新能源车

电动汽车智能充电(扫码即充电,一小时两毛五,这些智能充电桩让居民们大呼方便)

2024-03-22 10:27:12 来源: 爱一说车

电动自行车因其轻巧、灵便,易用,近年来广受市民的喜爱,不少市民更是将电动自行车作为自己的代步出行首选。可是,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却成为了让人颇为烦心的事。有的小区居民将电动自行车放在楼道里充电,有的则从楼上家里拉出一根电线进行“飞线”充电,不仅影响小区环境面貌,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。日前,一种专门为电瓶车充电的智能充电设备,落户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多个小区,只需刷刷卡或是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,成功支付后按下插座编号,指示灯便会亮起,显示电动车正在充电……方便安全的操作收获不少居民的点赞,困扰小区多年的消防安全隐患也得到了有效破解。

扫码即充电,一小时两毛五,这些智能充电桩让居民们大呼方便

扫码即可为“爱车”充电

扫码即充电,一小时两毛五,这些智能充电桩让居民们大呼方便

两档充电“套餐” 满足居民不同需求

在曹杨社区花溪园兰花大楼小区,市民杨先生正打算给自己的“爱车”充电,只见他骑着电动自行车来到小区某大楼下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内,将车停在了标示为1号的车位上,随后拿出座位下的充电器,连上插座,掏出手机扫描智能充电桩的二维码,支付扣款成功后,摁下对应编号为1号的启动按钮,充电指示灯随之亮起......整个过程用时还不到2分钟。“很多人习惯把车推进楼道里拉线充电,有时候偶尔会忘记拔插头,电动车就会长时间处于充电状态,存在火灾隐患。”杨先生说。“现在使用智能充电桩进行充电,可根据电池实际状况选择充电时间,时间一到即自动断电,而一旦电瓶电量饱和后也会自动断电,如此安全性就有了保证。”

扫码即充电,一小时两毛五,这些智能充电桩让居民们大呼方便

改造一新的充电大棚

据了解,这个“充电棚”的前身是小区内的一处非机动车停放点,存在已有10余年,由于年久失修加上疏于管理,使这里逐渐变成一个“僵尸车”的停放点。这次街道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,为花溪园兰花大楼安装智能充电桩,通过多方协商沟通选址,决定对此处进行改造,施工人员将原先破旧不堪的彩钢板硬顶及部分设施进行了拆除,重新安装了简洁美观的软性顶棚,增设了2套智能充电基站,每个基站下设10个充电插座,总共可为20辆电动自行车提供“补足能量”服务,充电费用则以时长为计,目前有2个套餐供居民选择,分别为1元档240分钟和2元档480分钟,折算下来,一辆普通两轮电动自行车充电一小时仅需花费 0.25元。此外,通过APP,车主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充电状态,一旦出现误拔插头,还可以实时在线报警,起到了一定的防盗作用。

“我们是高层小区,住户比较多,但是配套的充电位却不多。”花溪园小区党总支书记宗润宇向记者表示。“小区硬件设施的先天不足,导致居民没有地方给电动车充电,只能私拉电线充电,造成小区电动车停放混乱,安全隐患重重,我们也曾多次努力沟通制止,但居民有这方面的需求,要彻底杜绝的确很难。”现在小区里建起充电桩,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困扰多年的私拉电线充电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,居民居住环境优化了,生活也更加便捷。“充电桩正式投入使用以来,小区居民反响不错,我们也听取了部分居民的意见,再准备加装一些露天防水充电桩,保证居民都能使用得到,预计最快下月就将建成。”

扫码即充电,一小时两毛五,这些智能充电桩让居民们大呼方便扫码即充电,一小时两毛五,这些智能充电桩让居民们大呼方便

新增设的刷卡支付手段 专为手机使用困难的老年群体设计

同属曹杨社区的金杨园万都花园小区,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外销房小区,没有地下车库,这些年来,小区里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越来越多,没有地方充电成了小区里的“大问题”。面对难题,社区依托红色议事厅机制,将解决充电难这一问题作为重要议题进行讨论协商,召集小区物业、业委会、部分社区党员、楼组长等共同为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把脉开方,最终决定由小区物业公司通过自行联系的方式,引入了苏州某智能充电桩供应商,为小区安装智能充电设备。目前,全部50个智能充电桩已全部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,小区业主无需支付任何架设费用,均由企业免费安装,每月从充电收入中抽取两成作为后期维护和租赁费用。“除了使用手机进行扫码支付,我们还针对部分老年住户手机使用不够熟练的实际情况,特别增设了刷卡支付手段,居民在卡中预存部分费用,每次使用只需轻轻一刷,即可享受充电服务。”上海金晨物业管理公司经理顾兴强说。“刷一下扣1元充电4小时,若需要充满8小时,只需再刷一下卡就可以了,单次充电费用最高为2元,以后还会陆续推出新用户、包月等优惠套餐。”

下一步,曹杨新村街道将继续在辖区推广安装智能充电桩,并通过有效宣传和引导,让小区居民自觉使用充电桩充电,有效预防和避免因电动自行车私拉电线而引发火灾的现象,以此提升社区火灾防控水平,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
本文标签: